|
3.5 与万玛才旦不同,尼泊尔藏人电影完全不涉及现代化问题,有自己的一套内在逻辑。信仰问题指向过去,真爱问题指向当代。 |
|
感谢你的陪伴,让处处胜似仙境 |
|
#Berlinale74 Competition 不由得为万玛才旦惋惜 |
|
雪山好美。一个孕妇在高原长途跋涉这么久,见红还不流产,一定是也有EPAS1基因突变;确实符合西藏人即将统治所有(极限)运动的现象。一妻多夫怎么意味着翻好几倍的家务和情绪劳作啊,日,那还有啥意思。支持pema单过。 |
|
#10326. 74th Berlinale-主竞赛。看完这片唯一想法就是觉得万玛才旦一次三大主竞赛都没进过,真是被辜负了(好笑的是这片女主角就叫Pema,是生怕不被吊打吗?)。虽说一上来就是声音杜笃之,剪辑廖庆松,50分钟才出片名这排场,但观念实在是过时得厉害(不是写一个女主角就正确了)。本片明面上是个游客专供的贩卖民俗的风光片,内里实则就是个拧巴无比的琼瑶言情片,导演大概都把心思花在如何把雪山摆进构图里了,以至于一言不合就唱歌,编不下去就做梦,到结尾甚至直接摆烂,编不下去就直接跳过,我的天啊。本片最大意义就是可以从“跨境民族”角度再度开启一次对“华语电影”的讨论。看看今年GH奖要怎么评,《红茶》《香巴拉》这俩外宾片大战一番可真是想想就精彩…… |
|
#HKAFF2024# 好長的電影,後面睡過去了 |
|
应该是第一次看尼泊尔电影,很exotisme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风景风情画卷。电影很长,很缓慢,但并不会无聊,反而有一种宁静的力量,意外还蛮喜欢的。导演处理,演员演技都不错。最终在看似传统的习俗和社会风情的呈现中,展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电影对藏地在乌托邦和异托邦之间模糊性的展示也很有趣。 |
|
3.5 |
|
#Locarno77 |
|
大部分短评真的只印证了袁神所说:当代很多人已经丧失处理复杂文本的能力。像从对藏传佛教的看法原样复制而来。本体论或类型学的批评都只是一种观看之道而已。甚至电影也只是一种手段。关键在于感知,在于心,在于信,而不是思维。当然你要思维也行,那把电影拿到欧洲市场去除了交流可不就是要卖的吗,这可是尼泊尔制作成本最高的电影,导演对资方不负责的?你咋不批评《热点》里每个镜头都有富士山呢?尼泊尔村儿里就长这样咋的我还全给避掉是吗?电影的“新”只在于塑造新女性?新女性就等于现代女性和你所认同的那套价值观?要分析就请认真分析,别贴完标签还拉踩。你要很不平衡就把万玛推广出去啊,让世界看到我们的新。 |
|
我的血液又躁动不安地想回到藏地高原了 #1.HDerBergfilmfestival @Gloriette |
|
74Berlinale-主竞赛|想讲的内容太多了,好在呈现了一种非现实主义批判的辩证的对话。在大银幕上看这种片总觉得自己在修行… |
|
+ |
|
【2】几乎是毫无意义的善良电影。展现传统民俗,展现传统价值,展现传统藏族文化,但似乎忘了展示电影“新”东西在哪里了。明明都以一个女主角切入了了,结果电影还是“离开了男人会死吗?”无意义的利用文化和风俗臃肿地呈现了两个小时。几乎是无剧情,无起伏的态度。最认可评论区的一次:这玩意都柏林主竞赛,那万玛才旦那些电影算什么? |
|
宽银幕+长镜头调度赏心悦目(后半段画面甚至变成了比2.39:1还宽的超级宽银幕),有几场戏有一些杨索的神韵了。故事也是真的没咋get到,一妻多夫的设定还蛮有意思的,但女主上路的动机未免有些太纯爱战士了。结局也没太明白,看起来好像是女主不在乎Taishi怎么想了,那为啥还是参加了那个射箭仪式? |
|
缺少灵气的藏族版“流言”故事,镜头呆滞得我快休眠了。最大收获是知道了原来藏区今天还有一妻多夫制。万玛才旦哪部片不比它强,柏林电影节能不能吃点好的... |
|
丰富的壮美与悠扬已经把疗愈效用增叠得很到位了,再加上带着一些这样那样的情节,整体风格还是不错的,就是这排片时间刚好在平时入眠时段,过程中不禁屡屡瞌睡😴 @Haus der Berliner Festspiele |
|
链式的情节推进与均匀的藏地风俗展示形成两股全然相反的力,剧力一度坍塌,但女主全然以直觉与感召支配身体的行为逻辑又辟出新的路径,几乎在试错中撞开了另一片天地。还是蛮妙的。 |
|
非常人类学的一部片子……一妻多夫制、小社会、mechanicial solidarity、佛教信仰……映后和导演聊了聊,开玩笑说这个片子很人类学,适合在我们系放映。结果导演说自己正在读phd的anthropology……(太神奇了……)走的时候他问我们,要不要一起grab a drink,然后我们就屁颠屁颠答应了……于是就这样和尼泊尔首部入围柏林的导演一起去喝酒了,还和今年入围金马纪录短片的导演谈论censorship下的创作空间……他聊到自己从做陈可辛《中国合伙人》的场记,到刘德华公司的编剧,再到独立电影人的经历,听完很遗憾的是,自己并没有对等的作品去聊,好像只能做一个学生和稚嫩的电影人去聆听。好神奇啊,同学说:“好像学了anthropology以后,都变得很顺。”就这样结束了魔幻的夜晚。 |
|
74Berlinale34 冲着不了解的文化和故事去的 故事节奏隽永绵长 但一点不拖沓 一妻多夫的社会结构 天葬 都解释的巧妙又清晰 比去年过往人生复读机一般的解释“姻缘”手法高明的多。不过怎么一妻多夫还得守妇道?哪怕多偶制但依旧用贞洁打压女性的惯用手法真是熟悉又恶心。画面好美 精心制染织成的毛衣 最终穿在pema自己的身上 挺好!自己带娃虽然辛苦 也比天天需要自证清白好多了 |
|
从先验的仁波切之死这场开始,画幅上下遮挡一路收窄,扩展到4:1,最终调转视线,由人转到物的自白上。但整体都太像是剥削藏地的民俗与风光,又无法让其本身释力,非常虚浮。 |
|
感受就是不如万玛才旦,这都能三大主竞赛的话,万玛导演还是太冤了。不可能否认的是制作技术层面的优秀,所以片子最大的亮点便是景色,但风光片显然不是主创们的诉求,可故事层面又做得太弱,言情味道太浓了,缺少了人景合一,天地共鸣的那种力量。这就差很多。文本力量有些弱,节奏又缓慢,观感大打折扣。 |
|
#2024Berlinale# 有神圣感,但是也有壁垒。不以一切社会议题为主讲,而是平静地展现。太好睡了📽️ |
|
#Berlinale2024 最后一场 被朋友安利着去看的,这种片子我绝对不可能自己主动看,也算是开拓一下视野。可能是预期比较低 最终没睡着看完我已经觉得满意了。印象最深的只是里面的服饰都好美,牛羊马在野性风光里好美。有趣的是出来后跟一些朋友探讨,大家的观感和侧重点豆好不同。我再次意识到自己看电影是多么不认真,根本没注意到一妻多夫以及黄毛衣之类的细节。总体上这片制造的氛围还没达到生理上就触及到我内心的层面,所以我只能理性地来看。只觉得男主窝囊,完全不像前期塑造出的潇洒形象。但对于电影节片子它能是个结构完整好好讲故事的片子我就满足了。。 |
|
在尼泊尔电影院看的,也算是解锁了新体验。怎么说,看了大概知道演的啥,就是节奏对于国人来说太慢了。里面的环境想起了很久以前的那个纪录片,跋山涉水上学的。 |
|
【X】 |
|
故事片 |
|
可以当藏地风光公路片来看,不要被影片时长吓到了,其实并不难熬。 |
|
【C】世界首映。居然不太雷,娴熟的一场一镜与民族奇观的支撑下倒也可看,只是确实很好睡。。 |
|
技术手段过关,作为窗口展出了古朴的藏地与“一妻多夫”的新鲜婚姻关系的冲突。然而三夫的核心创意愈发沦为摆设,一个丈夫是和尚,一个丈夫是孩子的设计取巧性较高,没有激发出万玛生存与尊严的其他选项,牵强地带她走上觉醒之路,结尾的诸段跳跃也显得匆忙。 |
|
(3.1/5)软弱的男人、强大的女人,一个简单纯粹而又充满力量的故事。关于信仰、信任、爱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沉稳叙事,扎实推进。看到了一种有别于万玛才旦的藏族系电影~ |
|
藏区风景绝美自带纯净的氛围,寻夫之旅实际上是对自我认同和自由的探索,但叙事视角还是太保守了,一切都围绕着三位丈夫展开,对父权的批判也太轻描淡写 |
|
5.0。民俗展示場景被大量置入,甚至到了有些贅餘的地步,才終於洗脫了前作濃重的模仿痕跡(雖然後段結構上還是很《生生長流》)。但劇作著力點反而失卻了獨特性,彷彿可以將載體無縫置換成任意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傳統文化。 |
|
@ viff 预料之中的安静,也因为太安静了隔壁老白女动不动拆开塑料袋摸索的声音显得如此惹人厌烦。一个没什么新意的故事,倒是认识另一种风土人情的方式。画面从16:9突然再次缩放时有点烦人,交代的也有点不清楚,加德满都大地震快十年了,不知道是否还安好。 |
|
如果在影院睡過了全程,是否就不應該標記看過😵💫 超級舒適的睡眠環境。前面的哥更誇張睡到整個頭都沉下去了 #nziff |
|
夢囈中,那些村民跳起舞唱起歌,嘹亮穿越了清冽的溪水,氤氳著仁波切身邊,昏黃燈光中的那盛裝的女子她慢慢的走著,走著,一片靈性與自由隨著她手中的箭發出,消弭於孩童的啼哭聲中,她誕生作了那佛法轉輪中的蓮花。 p.s. 他就像萬瑪才旦所講述的那些故事的另一面,是沒被侵擾更多靈性的狀態,我想萬馬導演也會喜歡的,有些豆友評價實在是莫名其妙的淺薄。今屆我的香港亞洲電影節最佳。 |
|
VIFF 2024 就。。。。啥都想捏进去啥也没捏起来的感觉 |
|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经历 修行 走不出的局限 理不完的凡尘 |
|
对自然风光无情的掠夺,文本深度根本撑不起 |
|
不只是喜马拉雅南麓藏人风俗的纪录,一场意外和意料之中的寻夫之旅,意境不输万玛才旦。 |
|
不知道为何,新婚之夜那一段本应该美,但却莫名其妙地有点不适
之后雪山🏔还是唯美的 |
|
(AC 25/3/16 百老汇电影中心) |
|
风景很美,民俗很impressive,节奏很慢。全部看完之后有些失望,很简单的故事,好像不值得这么慢的节奏讲这么久。 |
|
#Berlinale74 |
|
小羊真可爱。
石刻结婚证。
跑调的琴声。
这是一个藏地奇观公路片。
搓完脚,舔一舔,就抓饭。
射箭决生死,
天葬超度。 |
|
为什么得奖不是它? |
|
过度依赖异域风情的电影很没出息 |
|
越看越气,到最后对她们婚嫁习俗的疑虑,女主帕玛和僧人卡尔玛的关系以及对他们卫生状况的些许担忧我都不在意了。
剧透警告⚠️⚠️⚠️
单纯就情节而言很迷:前一秒卿卿我我的情侣,男方在旅途中听到村里的传言,以为帕玛跟别的男人好上了怀了孩子,丢下帕玛和孩子独自离去;痴情帕玛为见到男方跋山涉水终于找到线索(刻字这一段也很恶心),男方已经“屈服”回家,但要求帕玛堕胎,即使是自己的,否则通过仪式自证…最后帕玛应该是死去了。
只有雪山让人眼前一亮,甚至生出定要去西藏的想法 |
|
一部好电影就像一面镜子,不同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想看的东西。唯物主义者可以从中看到唯心主义的悲惨,女性主义者可以从中看到男权社会的荒谬,虔信者可以从中看到香巴拉的超脱…… |
|
班玛没寻夫之前挺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