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为什么 国内这个圈子的访谈节目我都不是很喜欢 大人笨这三个字很可爱 但是也并无什么大的深度和趣味 还没我外婆生活有哲理和性格呢 不是很喜欢 就是挺一般的 |
|
周轶君油腻程度,做作样子真的看着讨厌至极…谁都不能代表一个地方,为什么现在老拿一个人一小撮人来代表一个地方,凭撒 |
|
如果有人跟你谈恋爱告诉你说,我需要你,我会告诉这个女孩子,跑! |
|
一般 |
|
不痛不痒不必要 |
|
看完第一集跑来豆瓣标记,看到有人说“一般”,心里想“怎么会有人觉得一般啊?是我有问题吗?”然后突然心里一惊,这种想法不就是一种“大人”的笨想法吗?总是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我就是觉得好看呀,我的心就是被这个可爱的“12岁”的小虎触动到了! |
|
徐小虎说,我们要学会说我不在乎,十二岁开始因为妈妈总说“你看你的手这么脏衣服穿成这样,人家会想什么”这让她意识到家长会让你觉得人家怎么想什么很要紧,但你可以说,我不在乎。 |
|
感受比较好的是上海赋,可能最日常所以聊的也最轻松。最喜欢的嘉宾是徐小虎、戴老师、白先勇、陈丹青。第六集两位嘉宾对《出走的决心》和韩江的点评我越听越离谱,回到第一季对张越和毛尖的观感,在这一季中又强化了,她们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节目受众啊?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吗?另外也极不认同嘉宾说[小鹿终于结婚了,可以调侃自己老公不用再调侃别的男人了]她们代表部分中产以上的精英女性,但也同时很难真的看到不同阶层的女人的真实困境。(但…不应该啊 张越可是调查记者出身,当年的《半边天》也进行了大量两性话题讨论,我一开始还是有滤镜的,包括毛尖也是。我真的震惊,在节目里的表达和大家长式的论调依然带着央视多年工作的后遗症,以及既得利益者和进步思想的矛盾感 |
|
感谢小君君让我认识徐小虎老师,太喜欢了! |
|
听小君君说话就是舒服,畅聊。 |
|
在路上/大人笨 |
|
“我看她的眼睛就想抱她,因为我感觉到一种气氛,我感觉到我喜欢这个灵魂。她也不拒绝我,她就把手伸出来,我就抱啦。我就觉得我喜欢这个人。我从你的面目,从你的眼神,我就感觉我喜欢这里面的灵魂。”这一段是在跑步机上跑到缺氧都要跟着流泪的程度。 |
|
我好喜欢徐小虎,能活得这么真是人生最奢侈的事。 |
|
我想一直做一个孩子,小虎老师要长命百岁呀❤️ |
|
这一季感觉没有上一季的选题给我冲击力大,目前推荐第三期在路上,旅行和徒步给人的意义,或者在路上的意义是什么?需要想想。 |
|
这节目说我们不需要提前去学习一幅画出自哪位名家在艺术史上有怎么样的成就,有哪些亮点,我们只管去看,花足时间,看进去,把心脏、大脑、皮肤、呼吸都打开去感受,去和画对话,得到的就是来自自己的一手审美!赞! |
|
徐小虎老师真的是非常的智慧,感觉有着人生中无可比拟的一种优点,这样的心态是我想要好好学习的,也是所有年轻人应该好好学习的 |
|
几乎是心脏砰砰跳着含着泪花看完的[微风]
接下来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要努力不想长大!
要故意变成小孩!
不要成为笨大人! |
|
看完这一期太燃了,自我的命题始终是出发,先去做,把内耗转换成行动,先做成一堆烂泥,再继续在烂泥上雕花 |
|
走与留这两集,是我更喜欢的“锵锵三人行” |
|
我们需要这样的女性教育。在出发之前,遇见尼泊尔清修的徐小虎,冥冥之中。
1.师法自然。做自然的儿子,别做孙子。
2.调神。
3.大人笨。
4.庄重的仪式感。 |
|
毛尖对于留与走的观点,我觉得倒谈不上认同,但十分理解。而且这种观点比清一色赞美出走的决心更值得思考。 |
|
除了白先勇那期 都很喜欢 尤其是毛尖和中东那三集 |
|
女性做庄的聊天节目,一个圆桌也可以是一个世界。对谈场景并不固定,反而激发出更多的化学反应。承袭上一季的节目优势,议题设置广阔而切近当下:可以聊女性在家庭中的走与留,也可以聊中东的战火和罩袍;可以聊如何识别古画赝品,如何理解京剧的“盘桓”与昆曲的步态,也可以聊翻译语言和徒步的意义……周轶君、毛尖和张越的铁三角可以焊死,三人之间的相互“喂牌”实在精彩。如此密集而高质量的思想输出,下一季请继续! |
|
陈其钢会说因为窦文涛,徐小虎不说因为周轶君。但陈丹青回归优酷人文便是极大的胜利。
《第一人称复数》第二季第一集奇差!浪费了徐小虎。周轶君和张越太不懂艺术史。周轶君虢国夫人的虢不会读,是后期补录的。还有莫名其妙把达芬奇和中国的古意连接起来,毫无逻辑。还总是自己输出观点,俨然女版陈铭!张越过于无知的一句话,讲虢国夫人游春图是明朝摹本就翻天了。这是对艺术史多无知啊!这些传媒人不懂艺术史能不能不要乱引导,乱剪辑啊。如果是窦文涛来主持,就好了!甚至鲁豫也会好一点!
另外,开头周轶君的湿版摄影好像在拍遗照! |
|
回到中东,我们渴望和平 |
|
真、善、美,徐小虎的存在弥补了对女老顽童的认知空白,好的不得了。 |
|
大人选择了让自己笨,被规训的人是选择了被规训下有利的一面或是无奈,活得自由是因为支付了自由的代价,这期节目真的太有意义了! |
|
我不管先打五星再说。“你们大人怎么一见面就说话”“那你们小孩干嘛”“玩啊” xs |
|
好喜欢!看完《大人笨》,我开始怀疑,世间不存在真假,只有权力。 |
|
感谢周轶君一直带来这么高质量的节目。(发现君君虽然是学阿拉伯语的,英语词汇量也意外的非常丰富。)|看到04,更喜欢S1的主题,这季有点太文人(?)了。|喜欢最后一集,看完默默把中东史加进书单,实在是一个盲区。 |
|
圆桌派没能聊的话题在这聊了,希望有更多其他行业的人来当嘉宾。 |
|
大家描述的上海社会的场景真的描述到我的心坎上了,本上海人感觉说的字字句句都是自己经历过的,就像是一部定格动画,一点点的,慢慢在自己面前被剖析开来,太真实了 |
|
喜欢最后一集中东论 对前段时间中东战争犹太人的研究做了阶段性句点 期待踏上加沙的旅程 |
|
喜欢这样的视角 |
|
喜欢这些嘉宾们用上海方言交流,感觉浓浓的亲切和熟悉感扑面而来,这样的气息是我一个上海人非常喜欢和羡慕的氛围。长大以后多么希望自己身边有一个老乡啊 |
|
从没听到过那个小孩说自己内耗很多,而大人在做出行动之前就已经在内心和自己斗争一百遍了,大人总是会被第三人称因素打扰,认为不现实,从而产生了内耗。 |
|
最喜欢的是戴锦华和徐小虎的两期 |
|
这个节目居然直面了当我们谈论内耗的时候,实际我们在谈论什么把内耗往深处剖开、摊开在面前,得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是“大人太笨了”
|
|
瑜老板也太太太帅了!人到中年还能有少年人的眼睛! |
|
第二季质量也很高,君君拥有我非常欣赏的倾听的魅力。
如节目简介所言,君君是话题发起者。这类谈话类节目确实是不需要主持人的,真好。
可以当成播课来听,但内容的密集厚实程度让我只能用视频专心观看。我最满意的就在于这是一个正经的文化节目,而且请到了行业里的专家学者,所以几乎句句有用、没有闲聊的口水词。天知道我多厌恶口水词。
年纪比我大的人说的话语、以及其思考方式让人能学到太多,节目里都是这样的长辈,真好啊。
我永不再把时间浪费在年幼无知的人身上。
君君的这个节目真是一大善事。 |
|
看了上海papi这期,听人唠家常的感觉真好 |
|
需要女人们的谈话。可能没有那么“进步”,但是仍然需要。 |
|
看第一集之后就来打分了。大人是什么?一个被年龄吹涨的孩子。 |
|
第一集还可以,第二集就是聊天节目 也没什么深度,高手还是在民间,这些所谓的有头有脸的人物说的话反而根本就是聊天一样没什么养分,对好多事物的认知和见识都一般。 |
|
这个节目看起来更注重知识和格调,而非智识和观点,因而讨论的大多是现象而非问题。总结起来就是不接地气 |
|
工作压力太大了,看完这期节目真的感觉被治愈了,回想起童年的美好,感觉工作也没有那么累了,这个节目真的是一个很温暖人心很有价值的节目。 |
|
节目里周轶君和两位嘉宾的对谈,让我直面内耗,打开心里的眼睛,不要只是看,要去看见,这节目确实能给人莫大的鼓励和动力。 |
|
张越的提问点很不错,很会推进谈话 |
|
周轶君聊到美术馆对馆员的训练每次都是挑一副画,坐在那里坐一小时,就安静地看。别人怎么说不重要你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先去看见,然后行动。 |